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8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850篇
林业   358篇
农学   820篇
基础科学   309篇
  491篇
综合类   3703篇
农作物   515篇
水产渔业   407篇
畜牧兽医   1857篇
园艺   362篇
植物保护   1167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438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490篇
  2015年   464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704篇
  2011年   696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取健康奶牛瘤胃液,用小韦荣球菌特异性培养基从瘤胃液中初步分离小韦荣球菌,再用微量生化反应管和16S rDNA技术对分离菌株的生化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鉴定,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判定所分离到的菌株为小韦荣球菌。  相似文献   
992.
湖北省古树年龄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年龄是判别古树等级的重要依据,不同鉴定方法都要求一定的应用条件。笔者在外业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省古树年龄的5种鉴定方法,并对各种鉴定方法的适用性、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最后比较了各种鉴定方法的优缺点,为湖北省古树保护等级划分及保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利用微卫星DNA技术进行绵羊亲子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9个微卫星DNA对9头陶赛特羊DNA进行扩增,每3对微卫星DNA扩增产物混合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检测.采用已确定母女关系的2头陶赛特羊和7个嫌疑父亲的耳组织为样本,对1头母本已知的陶赛特羊在嫌疑父本中找出父本,并计算父权概率为99.997%.  相似文献   
994.
园艺植物性别鉴定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园艺植物的性别种类及其性别鉴别方面的研究,可以将性别鉴定方法概括为形态学、生理生化、内源激素等方面.其中形态学鉴定比较简单易行,生理生化分析是性别鉴定的理论基础,内源激素对性别鉴定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对采自湖南省长沙橘子洲头柳树腐木上的野生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进行组织分离和鉴定,并优化分离菌株的栽培条件.利用60%杜仲木屑、20%棉籽壳、17%麦麸、1%蔗糖、1%碳酸钙、1%石膏栽培云芝分离菌株,在螺旋状开袋方式下,生物学效率达84.62%,获得的云芝中多糖含量5.9%,水溶性浸出物含量2...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科学地识别喀斯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地冲突,分析其区域差异特征,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贵州省喀斯特中山、喀斯特盆地、喀斯特槽谷、低山丘陵4种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乡村为例,构建了“三生”适宜性评价体系及用地冲突识别矩阵,并探讨“三生”用地冲突在不同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格局。[结果](1) 4个典型喀斯特乡村的“三生”适宜性用地空间分布和结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且在空间上存在重叠等突显土地利用冲突现象的特征;(2)土地利用冲突以“生产-生活冲突”和“生产-生态冲突”为主,前者主要分布于地势起伏小的生产-生活热点区,后者主要分布于坡地及生态脆弱区;(3)随着地形梯度增加,冲突强度逐渐降低,即冲突激烈区主要集中于低地形位,冲突微弱区和用地适宜区在高地形位上分布更显著。[结论]典型喀斯特地貌背景下,人类活动受到严重制约,喀斯特乡村土地利用冲突特征明显,亟需因地制宜地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997.
分别建立了清瘟败毒散超微粉中黄芩苷的薄层鉴别方法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聚酰胺薄膜为薄层板,乙酸乙酯-甲酸(6∶1)为展开剂,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为显色剂,可快速鉴别出黄芩苷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显示,黄芩苷在12~7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2%。黄芩苷在清瘟败毒散超微粉中的含量相对较高,且稳定可靠,可以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8.
The ability to read patient identification microchips relies on the use of radiofrequency pulses. Since radiofrequency pulses also form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process, the possibility of loss of microchip function during MRI scanning is of concern. Previous clinical trials have shown microchip function to be unaffected by MR imaging using a field strength of 1 Tesla and 1.5. As veterinary MRI scanners range widely in field strength, this study was devi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exposure to lower or higher field strengths than 1 Tesla would affect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crochip. In a phantom study, a total of 3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sation (ISO)‐approved microchips (100 each of three different types: ISO FDX‐B 1.4 × 9 mm, ISO FDX‐B 2.12 × 12 mm, ISO HDX 3.8 × 23 mm) were tested in a low field (0.5) and a high field scanner (3.0 Tesla). A total of 50 microchips of each type were tested in each scanner. The phantom was composed of a fluid‐filled freezer pack onto which a plastic pillow and a cardboard strip with affixed microchips were positioned. Following an MRI scan protocol simulating a head study, all of the microchips were accurately readable. Neither 0.5 nor 3 Tesla imaging affected microchip function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999.
本试验利用PK15细胞从江西省某猪场疑似猪痘的保育猪皮肤痘痂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分离毒株在PK15单层细胞上能连续盲传培养,不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通过PCR扩增猪痘病毒P35基因,扩增序列与猪痘病毒参考株(AF410153.1)P3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9%,表明该分离病毒为猪痘病毒,并命名为SWPV-JX01。将SWPV-JX01株F5代细胞培养液经肌肉和皮下注射感染兔和小鼠,人工感染80 h后,通过PCR检测不同组织的猪痘病毒P35基因,从兔的肾脏、脾脏、皮肤、心肌、淋巴结均能扩增到P35基因,且扩增序列与SWPV-JX01株同源性为100%。试验结果表明,SWPV-JX01株能在兔体内增殖,但不能在昆明鼠体内增殖。  相似文献   
1000.
顾佳音  刘辉  姜广顺 《野生动物》2013,(4):229-237,248
对东北虎种群的科学监测是采取有效保护、管理及恢复措施的基础,而准确的个体识别又是保证有效监测的前提。尤其是在中国,在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很少,种群密度极低的情况下,能根据它留下的各种信息进行个体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用于野生东北虎个体识别的技术主要有:足迹识别、DNA识别、条纹识别以及气味识别等。本文对这几种技术的特点、研究进展、应用注意事项等做了介绍,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每种技术在中国的适用性,认为如果要建立中国的东北虎种群数量数据库,足迹识别和DNA识别比较适合在中国现有东北虎分布区推广使用。通过足迹识别,信息容易获取,也是最经济和比较成熟的方法;由于种群密度低,含DNA的遗传样本虽不能每次都采集到,但可以长期积累;现阶段条纹和气味识别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